定边县司法局:悟党史集民间能手 解民忧息百姓纠纷

来源:陕西法制网 2022-11-29 15:44:41

定边县司法局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将人民调解与党建工作高度融合,整合各类优势力量和资源要素,打造“一包抓三常态三融合”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构建“调解室+调解员+党员”的齐抓共管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筑牢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

落实“一体包抓”,打造人民调解齐抓共管工作新格局

在定边县街道(社区)、及贺圈镇、盐场堡镇建立15个人民调解工作室,实现行业性调解室与社区、乡镇、各部门联调联动机制,聘用专职人民调解员25名,其中党员调解员20名,落实专职人民调解员对接社区、行业及各乡镇、各部门,使每个调解室有专业的调解员,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效率,促进矛盾就地化解。打造“调解室+调解员+党员”的工作格局。


(资料图)

坚持“三个常态”,促进人民调解在基层治理落地见效

坚持常态化抓排查。建立健全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定期排查分析等工作机制,协调网格员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组织开展精准排查,全面梳理、评估研判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

坚持常态化抓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按照“抓早抓小”“处置在早”原则,依法及时就地展开调解;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实行“1+3+X”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其中“1”表示社区党支部,“3”表示由人民调解员、群众代表、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调解员小组,“X”表示组织召开协商会、调解会等不同的调解形式。通过这种人民调解工作模式,进一步推动矛盾顺利化解。

坚持常态化抓走访。开展走访,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做到信访矛盾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调处、第一时间化解,实现矛盾不上交、不激化、不演变。

强化“三个融合”,推动党建和人民调解互融互促

与基础相融合,擦亮“党建+调解”红底色。一是搭建“红”平台,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理念。二是凝聚党员“红”力量。吸纳热心调解工作,群众威信高的老党员、老干部为人民调解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壮大基层党员调解力量。三是强化保障“红”效能,与社区积极对接协调,加强办公场所和硬件设备配备。四是综合卷宗规范化要求,将调解工作纳入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奖励范围,提升调解员工作积极性。

与机制相融合,畅通“党建+调解”主渠道。一是建立“党员”示范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定期培训+巡回讲课”机制。二是深化“律师”派驻机制,通过律师驻点社区“老法官调解室”“老干部调解室”的工作模式,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三是完善联调联动机制。通过与社区、警务室联调联动,不断前移关口,化解矛盾纠纷。

与活力相融合,打造“党建+调解”闪光点。一是建立“专职+专调”平台。由定边街道13个社区,贺圈、盐场堡相关负责人推荐,司法局聘用的18名退休老法官老干部(其中党员13名)为专职调解员,组建15个“老法官调解室”“老干部调解室”,通过“炕头老党员”+“专职调解员”的组合模式,参与交通、医患、劳动、物业、土地等纠纷的调解,2022年截止目前调解成功457件,矛盾排查507件,疑难复杂126件,涉及金额1319.91万元,成功率达到98%。。二是坚持“上门+巡诊”理念。由包抓社区、调解室的局机关党员干部,人民调解员等人员组成“板凳调解室”,变“办公室坐诊”调整为“上门巡诊”调解。三是发挥“乡贤+服务”力量。通过走访挖掘社区党员力量,组建退休党员干部“某某某(个人)调解室”,以政策、生活及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为重点,通过拉家常、讲政策、谈技术的方式,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下一步,定边县司法局将总结调解经验,认真提炼,积极打造“党建+调解”升级版,加强指导管理、完善制度措施并积极推广,广泛宣传,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通讯员:王警周 刘玉馨)

责编:郑黎波

关键词: 人民调解 第一时间 工作模式 联动机制 党员干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