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十五元宵节

来源:陕西法制网 2023-02-01 10:50:03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起初,人们把这一天称为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改称为元夕或元夜。到了唐朝初期,由于道教的广泛影响,正月十五又被称上元节,直至唐末,“元宵节”这个叫法才流传开来。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时刻。各地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走百病、吃元宵……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各式花灯亮相街头,绚丽夺目,引人驻足欣赏。

猜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人们挂起彩灯,燃放焰火,把谜语,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或灯笼上,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人们通常会用一首诗或者一个词句作为谜面,在喜庆的氛围里增添了不少雅趣。

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逐渐得以推广,每逢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人们都会舞龙舞狮,呈现出浓浓的喜庆氛围。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大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表演者身着彩衣,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配合着锣鼓的节奏扭起秧歌,甚至做出劈叉、跳凳、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或者“汤团”。按照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取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十五良宵,向您道一声元宵快乐!

作者:张天科 笔名:默言 默然 默然处之

责编:郑黎波

关键词: 正月十五 吉祥如意 这些名字 春秋时期 五谷丰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