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聚看点】张凯:解锁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资料图片)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更是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实际,把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练扎实。
现实中,仍然有不少干部存在一些“假把式”调研,只满足于听一听、看一看,把调研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还有些干部按需求证,搞“事先安排”,把结论放在前边,按照“条条框框”进行求证......调研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不良的调研作风除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极大的影响干群关系。因此,必须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实事求是贯穿调查研究的全过程。
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情怀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本途径。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群众创造的实际经验总结出来。要厚植为民情怀,主动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心声,用诚心换真心,察民情、知民意。要杜绝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不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假把式,不当纸上谈兵、指点江山的文秀才。要主动扑下身子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扎扎实实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让政策措施得到更好的检验和完善;要力求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时效性,掌握好第一手材料,进行精准把脉、刨根问底,切实保障调研工作取得实效。
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智慧坚持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必须瞄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顶着问题改,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方向不明确,调研活动就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尬尴境地,不仅不能发现问题,还容易耽搁问题整改的最佳时期。要善于把实际情况和深入思考研究紧密结合,像“解剖麻雀”一样用“放大镜”找问题,用“显微镜”去开处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坚持调查与研究相贯通,注重全区和局部、共性和个性、主要和次要的问题分析,做到网上调查和实际调研相结合,面上调研和点上调研相结合,使调研结果更具深入性、广泛性,对策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要善于发现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发掘群众最关心、亟待解决的真问题,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途径,推进工作真落实、问题真解决。
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锤炼工作作风。调查研究既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很难做好全过程闭环,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就很容易变成“形式主义”;作风不过硬,就易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能通过一时一地的调查研究做出决策,更不能妄图通过一个主题的调查研究终身受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务必提高站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从自身做起,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将调查研究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重大决策心里有底。
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调研的“终点”,而解决问题,办好实事,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只有将调研成果充分运用好,做实做深做细调研“后半篇文章”,才能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才能让调查研究走向“良性循环”。
作者:张凯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办
编辑:尚恩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