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执行局的一封手写感谢信 天天新消息
(相关资料图)
古稀老人带着一封手写感谢信来到长安区法院,送给了执行局执行员宗鹏程,还不住的对其说道:“多谢你解决了我的烦心事……这封感谢信是我亲手所写,聊表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老人言语间一度哽咽,这封感谢信这不仅仅是对宗鹏程的感谢,更是对过往的释怀。
高某琨与高某地系亲兄弟,双方父母离世后留下祖宅,后因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经政府部门对老宅基地实行丈量,将老宅一分为二,双方当事人各得一半,并分别颁发宅基地使用权证。2006年因该村扩展道路,高某琨宅基地上的房屋被拆除,2007年,未经高某琨允许(此时高某琨在外工作),高某地在其宅基地上建造了灶房、厕所、门楼、围墙及其他附属设施,其后被高某琨得知,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后来,双方当事人在村委会的调解下于2021年5月达成了《庄基地协议》,即:高某地拆除建在高某琨宅基地上的所有建筑,高某琨同意在自己的宅基地最南端留出一条东西走向的四米宽通道供被高某地永久使用,并自愿向高某地支付35000元的补偿费。
但是达成协议后,高某地一直不曾履行,多次沟通无果,高某琨起诉至法院。经过法院审理判决,高某地拒不拆除房屋,案件进入执行阶段,由执行局法官宗鹏程办理。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系兄弟关系且年纪不小,宗鹏程秉承着善意文明执法的理念,特地邀请了当地村委会介入,试图解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但是因双方积怨已久,情绪对立严重,根本无法心平气和地沟通。此外,宗鹏程也多次上门对被执行人释法说理,奈何被执行人态度反复,导致执行工作陷入僵局。
调解未果后,宗鹏程通过与领导汇报协商,以“以罚促执”的执行方式向被执行人下达了罚款决定书,并进行现场宣读,此时的被执行人态度开始转变,表示会按时拆除建筑物。为了避免双方当事人因建筑垃圾清理再次产生纠纷,宗鹏程耐心地给被执行人做工作,最终被执行人同意在自行承担拆除费用的同时将建筑垃圾一并清理。其后在执行干警的见证下,申请人的宅基地恢复了原状,这场长达十余年的纠纷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纸短情深,情真意切,这封手写的感谢信表现了当事人最真实的心声,是对执行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执行工作的鞭策。今后,长安区法院将会不断提高执行质效,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处理好涉民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马宁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