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举行 什么人在看动漫?
9月29至30日,中国国际动漫节高峰论坛分别开办“C.A.K.E. TALK”、Master大师班、Young新锐班和Panel圆桌班,围绕中国动漫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业内人士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
29日的“大师班”以“She’s Power: 动漫业界的她时代”为主题,这是中国举行国际动漫节论坛活动16年以来第一次开设的全女性大师班。
30日的“新锐班”围绕“动漫,乘风破浪的未来”,聚焦动漫影视领域年轻的研究者、艺术家和业内人士,结合动漫方式表达青年原创者的观点。同日举办的“圆桌班”则以“后疫情时代下中、欧动漫的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进行了一场跨国的“头脑风暴”。
什么人在看动漫?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副主任肖晨表示,国内动画片主要是少儿动画片,在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的主要目标群体是3-15岁的年龄段的儿童。他认为,由于行业里的一句“动画不只是给孩子们看的”,导致“低幼片”的概念被很多圈外人、普通人理解为是低级、幼稚,而它实际代表的意义是低龄、幼儿。“这也就让很多从业者觉得我应该做青年项目、成人项目的动画,最后导致我们在动画圈子里面能够体现出中国本土特色的、给孩子们看的作品,讲述我们自己身边故事的东西就很少。”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总经理、副厂长王华强表示,中国原来的作品面向低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说,低幼儿童的动画片市场或者说受众其实是非常庞大的,在整个动画业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更广义的范畴里,动漫的受众群体则大不一样。
腾讯视频动漫次元中心总监佘媛媛则表示,据调查,目前有75%的用户只看国漫,6%的用户只看日漫,剩下19%则是国漫日漫都看。国漫用户主要以95后、00后为主,男女比例在45%-55%之间,不同作品也会呈现不一样的效果,其中75%的用户年龄在15-30岁之间,一二线的观众占比更高,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
观众喜欢看什么?
佘媛媛表示,观众喜欢“追”的内容包括四个词:正能量、代入感、参与感和有价值。
其中“正能量”有三个核心词——爱、燃、美;“代入感”则是文化自信、国人情感;“参与感”就是粉丝参与到作品里面,同时也要听取意见,表现出诚意;“有价值”则是让观众观影后,并不觉得是后悔和在浪费时间,是对情感投入的肯定。
当提到为何中国有大量的IP改编,佘媛媛认为,文学和漫画的故事基础是经过市场考验的,因此也就会赢得大部分用户的喜爱。
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品部中国东区总经理陆如澜表示,做成人化、少年化的东西都是以消费者为核心。“要以他们喜欢的内容,做一些本地化,多方面的触及”。
什么人在做动画?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并且每年仍在加速发展。依托数字技术,动漫产业吸引大量用户群体,同时集纳人才加入这一领域,全国已有4万个相关企业,雇佣380万个从业人员。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陈海璐表示,中国动画圈有一个古怪的现象,即产业动画中领导人、导演高层管理者和创作者男性居多,女性凤毛麟角。但是一个相反的现象发生在独立动画中,女性艺术家反而有着相当的人数。
她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动画专业是一个以研究和探索为目标的冷门专业,这个专业其实不是以就业为目标。而通常男生更希望在本科学习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这样将来就有希望去一个薪水较高的公司任职,“通常这些公司一开始总是会让他们从技术为主的工作开始,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就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就会偏重解决现实问题”。
对于更为古老、麻烦的定格动画,2008年起从事定格动画创作的徐宁表示,很多人一直在做定格动画,只是1990年末至2000年初断档较大,“因为之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前辈们退休之后,有大量国外的二维、三维的片子进来冲击我们的市场,更多人去学习做二维和三维,导致做定格的人相对少了一些,但是在做艺术尝试的人,在中国从来都没有断过,而且他们都做得非常好”。
动漫向何处去?
肖晨期待着国漫产业讲述人们身边的属于中国的独特故事——孩子们不用再看电视的动画角色吃披萨,不用觉得那是高级的东西,希望能看到我们身边熟悉的东西出现在他们所看到的动画中,有兰州拉面,也有沙县小吃。
佘媛媛认为国漫产业仍处于“青春期”,她说:“青春期意思有两层:第一层,已经有一定规模,样子轮廓也有了,小有成绩;但另外一层意思是它没有到成熟期,还没有想好自己到底要怎样,真正实力会怎样。”
漫画作家王佑安表示,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找到自己创作的思路和独特的视角,这是中国动画以后真正跃上国际大舞台的抓手。
陈海璐说:“我相信在未来,动漫动画会遇到越来越好的时代。”(记者 徐也晴 阚纯裕)
关键词: 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举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