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回落 A股存量博弈不改 紧抓“稳就业”投资机会
A股市场期待的两会行情没有兑现,本周A股周跌幅1.91%,是最近两个月以来的最大周跌幅,市场没有持续性较强的热点题材,就连此前涨不休的内需消费品,本周也出现了高位回落的态势,而科技股走势更加萎靡,短期A股市场仍将以存量博弈为主,震荡或将持续一段时间,而“稳就业”将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后市的投资机会,也将围绕着“稳就业”展开。
低估值策略失效
的真实原因
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银行、保险、券商、钢铁、煤炭等低估值甚至创下历史估值谷底的品种,股价表现一直萎靡不振,反而是估值高企的内需消费和医药股却涨不停,比如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千禾味业、青岛啤酒、珀莱雅、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这些股票的估值动辄高达50倍以上,有的甚至在80倍以上,但市场似乎无惧高估值,高山之上有高山,一山更比一山高,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大幅下滑,不少行业和企业都在“猫冬”,比如出口和外贸,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类企业业绩预期变差,股价近期也表现不振,手机产业链也受到波及,市场原本期待在国产替代的主题下,芯片股会来一波行情,无奈美国全面封杀华为,市场情绪面受到影响,本周芯片股不仅没有较好表现,反而还套牢了不少投资者。
在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当下,无论是周期股,还是科技股,业绩增长都充满不确定性,周期股本身面临周期向下,科技股又时不时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冲击,那么,哪个行业是确定性较强的呢?选来选去,最好的就是内需消费,比如酱油、榨菜、白酒、医药这些。在不确定性的市场大环境下,如果一个行业确定性明显胜出,那么,这个行业享受估值溢价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内需消费品高度一致性看好,最终会形成主流机构投资者持仓高度趋同化的市场特征,这又会进一步加剧内需消费品的估值溢价,使得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的内需消费品享受了一场狂欢的估值溢价盛宴。与之相伴随的是,低估值的银行、保险等周期性股票,即便估值跌到历史谷底,也很难有行情。市场上一部分投资者的“低估值策略”在今年以来的行情中彻底失效。
围绕“稳就业”
挖掘投资机会
本周五,两会上最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当下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定调,作出了战略部署,仔细阅读这份干货满满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找出很多投资线索。
在经济下滑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六稳”、“六保”,核心是要稳就业、保民生。如果就业不稳,民生就没法得到保障,经济也会加速下滑。
那么,政府会如何“稳就业”呢?首先,为了为保持甚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必须加大基建,包括老基建和新基建,老基建带来的投资机会集中在水泥、建筑建材等行业,新基金主要是5G、物联网、数据中心;其次是消费,尽管消费股整体估值不便宜了,但并不意味着后市没有机会,消费股的估值不可能涨到天上去,但调整就是机会,尤其是半年报披露时,消费股仍将是业绩领先的品种;第三,科技股,美国全面打压华为,只会倒逼中国加快核心技术领域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将成为A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投资主题,比如半导体、芯片、网络安全、软件服务等,科技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是“稳就业”的主要抓手;第四,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的空间会逐渐缩小,新能源汽车带动大量产业,可以吸纳大量高素质就业人员,而且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在后补贴时代,大力扶持和刺激新能源汽车发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创造无数个就业机会,新能源汽车是房地产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在坚守“房住不炒”的底线下,新能源汽车最有希望带领经济恢复性增长。(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