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执法检查“躲猫猫” 楼下非法活禽交易 怎屡禁不止

来源:解放日报 2020-07-16 13:58:36

“楼下四五家店铺在卖活禽,每天上午宰杀鸡、鸭、鸽子等,臭得不得了。”家住银都路3118弄的王女士近日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楼下有几家常年售卖活禽的店铺。“执法部门来过好几次,但每次他们一走,店铺又开了。”小区居民多次拨打12345投诉,希望能够彻底杜绝非法活禽交易。

为了规范本市活禽交易市场秩序,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等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早在2013年,本市就出台《上海市活禽交易管理办法》,严格管理活禽交易。这些开在小区楼下的店铺为何屡禁不止?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暗戳戳”的活禽交易

7月7日一早,记者沿着银都路向东走到尽头,便是王女士所说的“活禽交易点”。这是一排紧挨小区的沿街店铺,经营各种水产、禽类,店铺面积不大,但各家店前的顾客不少。在4家专门售卖鸡鸭的店铺门口,均放置着一张长1.5米左右的案板,案板上方摆放着三四只已经杀好的鸡。接连走进几家店,店主们都称自己家的鸡、鸭肉保证“新鲜”。

不过,这几家店内卖的都是宰杀好的禽类,居民反映的活禽交易在哪儿?绕了一圈后,记者找到了“证据”。店铺外的水泥砖路面上残留着不少鸡毛,售卖鸡鸭的店门口散发着一阵阵恶臭。最西侧一家店铺案板上,还留有新鲜内脏。这时,一个拎着购物袋的老太太走了进来,大声问道:“还有活鸡吗?要现杀的。”店主是名中年女子,她看了看案板下方,招呼站在门外的一名黑衣男子进店:“快,看看还有没有鸡了。”只见这名男子径直走进西侧的水产店里,从内间拎出一个黄色尼龙袋。男子打开袋子瞅了瞅:“没有鸡了,这一袋全是草鸭。”听闻老太太改变主意准备买鸭子后,男子从袋里拎出一只活鸭,又将袋子放回了水产店。

中年女子熟练地用菜刀抹了鸭脖子,然后扔进店铺后侧的小隔间里,并对老太太说:“马上就好。”话音刚落,刚刚那名黑衣男子突然脸色一变,疾步走进店内,一边挥手让顾客离远一些,一边抬起放在门口的水盆浇向地面,鸡毛、鸭血瞬间被冲进门口的水沟里。他嘴里低声说着:“检查的来了。”

跟执法检查“躲猫猫”

果然没多久,城管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便走进店内。女子坚称自己卖的是加工好的禽类,并未现场宰杀活禽。直到执法人员从藏身小隔间里的加工机器上找到新鲜鸡毛,女子才不得不承认。执法人员随即对店内的脱毛机器予以没收,并口头教育二人不得再从事活禽交易。不过,执法人员在其他几家店铺内均未找到活禽。执法人员离开后,这家被没收脱毛机器的店铺重新拉开卷闸门,继续经营。

据了解,这4家个体经营户自2013年搬迁至上述地址经营,因活禽交易引发多次投诉。颛桥镇市场管理所每隔一段时间发现非法交易抬头时,就会安排联合执法。据颛桥镇市场管理所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上海市活禽交易全面休市。近期,颛桥市场管理所在巡查中发现,活禽交易又有复燃趋势,6月12日便牵头组织进行联合执法,对销售的活禽予以收缴,对用于处理活禽的工具予以处理。7月7日,颛桥市场管理所又一次对上述地址开展巡查。颛桥市场管理所负责人说,尽管执法队员每次均会责令经营单位停止非法交易行为,并进行教育,但部分经营户一直跟执法检查“躲猫猫”。

活禽交易难禁原因复杂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一位居住在银都苑的阿姨表示,相比冰鲜鸡,她更愿意买现杀鸡。一名正在购买鸭子的大叔也称,现杀的鸡鸭口感更好。在执法人员现场查处活禽和处理工具时,甚至有居民给商户们出主意,“你们给后面的门加个锁”“把卷闸门拉下来不行吗?”……居民们的活禽消费习惯,给活禽交易带来了生存空间。

闵行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称,针对这类交易行为最常用的管理方式是由街镇大联动或者网格化中心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如市场监管、城管、农委等开展联合整治,但对经营者无后续的处理手段,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本报见习记者 栗思)

关键词: 非法活禽交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