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烈日之下 “无糖饮料”真“无糖”?

来源:广州日报 2020-09-08 14:39:51

炎炎夏日,高温不断,没有一瓶饮品在手,如何能行走于烈日之下?打开购物App,或走进便利店,货架上的C位留给了包装五颜六色的“无糖”饮品们。

它们深得时下消费者的喜爱,更被keep fit人士视为“福音”,甚至不少人视其为健康饮品。然而,“无糖”是否含糖量为0?“无糖”是否与健康画等号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随机从便利店里买了11款处于“C位”的无糖饮品,送到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进行化验,检测其总糖含量。

·质量有数

送检的11款无糖饮品

元气森林白桃味苏打气泡水

东方树叶乌龙茶

零度可口可乐

王子海藻苏打水

屈臣氏盐味苏打汽水

无糖雪碧

怡泉桃汁苏打水

维他岩香乌龙茶

喜小茶葡萄绿妍茶风味汽水

三得利乌龙茶

茶裹王台式乌龙茶

我们留意到,在所有这些饮品中,除了东方树叶乌龙茶之外,其他饮品正面包装上都标注了“无糖”或者“0糖”,有的饮品(包括东方树叶乌龙茶)则标注了0千焦或者0卡路里或者0脂。

非绝对零糖 仍可称“无糖”

本次检测采用国家标准GB5009.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第二法,检测样品的总糖。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食品中还原糖和经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糖含量。该检测以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将非还原性双糖水解成还原性单糖,测出以转化糖计的总糖量。

检测发现,所有样品的总糖量都不是0!

报告显示,喜小茶葡萄绿妍茶风味汽水的总糖含量为0.31g/100mL,其余10个样品的总糖含量均为小于0.24g/100mL。

原以为不摄入糖,但最终还是难逃一“糖”?难道我们都被忽悠了吗?

那也不是。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糖含量可以标注为“0”,可声称食品“无糖”或者“不含糖”。也就是说,送检的11个样品,虽然都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但是总糖含量均低于0.5 g/100mL,按规定,可自称“无糖”或者“0糖”食品。

无糖产品甜味来自甜味剂

还有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既然糖含量这么低,那“甜”味从哪来?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晓珍说,糖类可以指各种能够在人体中转变成为葡萄糖的食品成分。市面上的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不少产品含有糖替代品,也就是常说的代糖或甜味剂,如赤藓糖醇、三氯蔗糖、蔗糖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菊糖、甜蜜素、糖精钠等都属于甜味剂。“无糖产品的甜味主要是来源于这些甜味剂。”

代糖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可提供能量的及不提供能量的两大类。前者包括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后者包括天然的甜菊糖,以及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甜蜜素、蔗糖素、糖精钠等。

第二,无糖饮品就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糖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可以给我们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但长期高糖饮食,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控制体重的消费者,更是把糖当作瘦身的大敌。也正因如此,无糖食品应运而生。

陈晓珍说,检测指标“总糖”可以帮助消费者清楚了解到产品的实际含糖量,对于一些严格控制能量摄入量的消费者或者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另外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

专家让你心中更“有数”

质检专家:要学会看配料表

陈晓珍特别提醒,选购相关产品时不仅要看其是否标注“无糖食品”字样,还要看配料表!

她建议,消费者可以从两方面来了解产品,一看配料表,了解购买的产品是否有添加糖类,或产品是否添加了甜味剂;二看营养成分表,了解产品的糖含量,以便对自我饮食作出调整。

她也建议,生产企业添加甜味剂时,除了要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要求外,还可以在满足产品口感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甜味剂的使用量。

营养专家:人工代糖过多有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医师曾婷告诉记者,包装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是包含食物本身的糖和人工添加糖,碳水化合物数值越高,说明添加的糖就越高。

曾婷说,代糖的来源有三种,一种是天然代糖,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罗汉果糖和甜叶菊糖;一种是部分天然存在,部分人工合成,比如木糖醇等;一种是纯人工合成,比如安赛蜜、阿斯巴甜。许多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代糖会让大脑对甜度的适应性更高,对甜度要求更高,导致吃更多的高热量食物。摄入较多代糖会破坏肠道菌群,例如木糖醇,部分人吃多了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

关键词: “无糖饮料”真“无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