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表现不好,但经理却不调仓?

来源:上海热线综合 2021-11-29 10:53:55

买在高点怎么办?

相信很多人在买基金的时候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买在顶点就只能“当鸵鸟”,不管也不问?只能忍痛割爱,愤然离场吗?

那当然不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会有成熟的解决办法,不是只要“我不卖,就是浮亏”的心理安慰,而是真正理性的考虑,投资本身。

市场犹如四季,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我们要做的是天冷加衣,下雨打伞,做好应对方案。如果不是买在“历史大顶”,买在顶点这个问题,拉长时间来看的话,似乎就没有那么难以取舍了,是继续买入还是止损卖出,要看当下行业未来是向好,所处行业阶段。

行业未来向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例如消费、医药、科技,对应的是人们未来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未来科技的迅速发展,这些行业未来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类似这种未来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可以看其最近几年的表现,如果它处于一个较热的阶段,或许会有回调的需要,或许还会继续惯性上涨。这种时候可以及时止损,如果没有及时止损,那可以在接下来下跌后和横盘震荡时候逐渐积累相对“便宜”的资产,摊平组合的整体购买成本,等待市场反弹。



这类未来有发展潜力,如果当下处于行业休整期过后,起步初期,例如18年年初的消费和医药,这种情况下,你买的所谓“高点”,从未来看,也许是“低点”。守住、拿住,甚至也要敢于在合适的时机去买入,在市场冷淡的时候,去获取更多的便宜的资产。

所买行业如果属于传统行业,未来增量有限,他们会因为一些事件或者周期,呈现上下波动,买入顶点,如果在可承受范围内,可以及时止也可继续摊平成本,在未来处于周期底部的时候,逐渐分批积累资金,然后静静等待。

还有的选的基金所处行业或者基金本身不太看好,建议认错止损,将有限的资本,放在有潜力的地方,毕竟资本也是有沉默成本的。

总之,无论是别人推荐买基金,还是平台买基金,如果想更高的投资偏股混合基金或者股票基金,坚持长期持有,多看少动,有自己的判断后,加上持有时间不会过短,赚钱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该等待的时候,能耐得住心性,该出手时也要果敢决绝,敢于认错,和市场互动,及时复盘,抬头看未来。

为什么基金表现不好,但经理却不调仓?

近期有读者有读者给我留言说某某基金表现不好,从二季度和三季度公布的持仓来看变化不大,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调仓呢?



当时有其他读者给出的想法是只有当基金持续阴跌,基民才舍不得离场,甚至会不断补仓,基金管理者的收益来源和基民不一致是导致基金不调仓的根源。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以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混合为例,三季度该基金净值下跌了13.78%,但份额从二季度末的66.86亿份下降至54.54亿份,也就是说基民可能有补仓行为,但不排除有基民同时赎回基金,赎回的份额数比补仓的份额数要多,从而导致基金份额下降。


我个人认为基金经理不调仓的原因应该以下几点。

1.基金规模过大。基金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选股空间会比较大,但当基金的规模快速上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所能选择的股票就变得很有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要选择非常多的中小盘股,那么意味着基金经理对市场上的中小盘股要深入研究,精力不够的情况下只能放弃中小盘股转而研究大盘股。如果用大量的资金去选择小盘股进行投资,可能会左右股价的涨跌,流动性方面会受到影响。



3.研究能力有限。很多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比如张坤、刘彦春专注于消费板块的研究,葛兰在医疗医药方面研究比较深入,而蔡嵩松则对半导体行业比较了解。我们常说认知决定自己的财富,跳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在新的行业选择新的标的可能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比较危险的事情。

当然可能还包括对于股票的期望不同,有些基金经理可能就准备长期持有,不在乎股价的短期波动,这种情况下指望基金经理调仓可能性也不太大。

.网.易



2.投资理念不同。市场上的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基金经理推崇用便宜的价格买股票,即我们所说的深度价值投资者,只要股票的质地不是太差,价格低的情况下买入,坐等均值回归卖出获利,而有的基金经理推崇买质地好,前景广阔的股票,即我们所说的成长价值投资者,哪怕股票价格贵一点,未来希望通过业绩持续增长消化高估值情况。这两种情况的投资逻辑都说得通,前者赚的是股票的差价,后者赚的是业绩成长的红利。近三年来秉持成长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业绩一般更好,而秉持深度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业绩相对会弱一些。坚持两种投资理念长期来看都能稳定盈利,但都会阶段性地跑输市场,所以很多深度价值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理念,不为短期排名靠前,只是为了能够稳定盈利,这点可能是小白投资者难以理解的。

关键词: 上海热线 不调 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