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一年没赚钱问题在哪?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1年即将收官,大家都赚钱了么?如果你收益不错,可以小傲娇一下,因为你或许已经超过多数人了。而很多基民忙活了一年,却还是亏钱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今年买基金没赚钱的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改进。
客观原因:
1、2021年的赚钱效应,远差于2020年
首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020年A股很强,2021年相形见绌。
从个股看,3724只纳入统计的个股中(2020年1月1日之前上市):2020年1月1日-2020年11月19日,上涨个股2440只,占比66%,个股涨幅中位数为10.22%。2021年1月1日-2021年11月19日,上涨个股2129只,占比61%,个股涨幅中位数为4.53%。
从基金看,截至上周五(2021年11月19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涨6.58%,去年同期该指数上涨41.25%。而且去年偏股型混合基金指数有一个明显的上涨区间,基金热度高、赚钱体验好,今年则缺乏这样的机会,一直处于反复震荡之中。
2、市场整体风格大幅转变
其次,今年A股整体市场风格,相比于2019-2020年,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抱团白马股不灵了,中小盘股票崛起。截至上周五,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与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盘股指数涨跌幅差距达到22个百分点。
所以,如果你还抱着一堆白马蓝筹股或者你买的基金没有及时调仓,在今年很难赚到钱。
3、板块快速轮动,节奏难把握
从年初的茅指数,到宁组合,再到“煤飞色舞”,又到半导体芯片,军工、新能源,每当你觉得一个主题要支棱起来了,它又马上躺平给你看。最近两周,A股“一日游”行情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上上周:周一“4680”横空出世,周二半导体归来,周三高唱“新能源YYDS”,周四房地产爆发,周五军工突围。上周:周一互联网传媒灵光乍现,周二医药白酒归来,周三有色抢眼,周四军工突围,周五房地产爆发。
如果你跟着这些热点来回切换,更容易“站岗”而不是赚钱。
4、基金经理确实不行
虽然说基金经理都是顶级聪明,又最努力的那一群人,但是也不是不存在踩雷的概率。
如果持有的主动管理类基金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之一,可以考虑卖出:
1)基金公司股东更迭,内部管理混乱,基金经理很难专注于投资,该公司多位历史上业绩还不错的基金经理表现不佳;
2)基金经理调整,“新人”和“老人”风格差异较大,或者说“新人”的水平明显不如“老人”;
3)持有某基金一段时间,发现基金经理的水平确实不太行,严重跑输对标指数、或者对标风格指数,比如消费风格的基金长期跑输消费指数。
4)基金经理的风格来回飘移,持仓个股和之前路演讲述的投资方向严重不吻合,且业绩较差。比如介绍说是长期投资,结果是做短线波段,还经常做错;说是投成长,结果高位追涨顺周期,市场一波回调,就损失惨重。
主观原因:
除了以上客观行情的原因,基民自己的反向操作,更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
1、频繁操作错过基金上涨期
根据偏股基金指数测算,数据表明,在2010年-2020年共计2674个交易日期间,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基金,即可获得131.4%的总收益率。但如果去掉涨幅最高的前20个交易日,那么总收益率就将变为-6.6%。
可见,如果投资者频繁操作,一旦不小心错失几个涨幅最高的交易日,投资收益将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就算选到好基金,但并没有太多收益的原因。
另外,频繁的操作增加的交易成本也会侵蚀掉利润。基金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用越少。持有期若在7天以内,赎回费率高达1.5%;持有一个月至一年,赎回费也需要0.5%;而如果持有一年以上,则不需要缴纳赎回费。
市场上的基金大多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故在费用上会有一定差异化。所以选的好,也要拿的住才能有高收益。
2、小涨耐不住大跌能死扛
假设在市场震荡想降低仓位的时候:如果你的手中有一只盈利的基金、一只亏损的基金,而你急需用钱,必须变现一只,你会怎么选?
没猜错的话,大多数人都会选变现盈利的基金。
不少投资者认为,卖掉盈利的基金,继续持有亏损的基金,代表未来还有“扭亏为盈”,持续上涨的可能。而如果一旦卖出亏损的,那就代表把账面的浮亏,变成实际的亏损,事实上很少有人会选择“痛苦”而避开“快乐”。
这在行为金融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处置效应。何为处置效应?指的是投资者不愿以低于购买成本的价格出售资产的现象,也就是说,倾向于“售盈持亏”。在盈利区域,是风险回避者,希望“落袋为安”,所以会赎回基金;而在损失区域,是风险偏好者,选择“放手一搏”,所以反而不会赎回。
不同行业做组合
首先,就是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基金做组合。每个行业背后的驱动因素不一样,比如对消费来说居民生活水平向好、消费升级是大趋势;对医药,老龄化是大趋势,政策鼓励医药研发创新是明确的,一些不受集采影响的子行业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对科技,“华为事件”之后,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对科技创新,自主可控,高端制造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只要能突破“卡脖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要钱给钱;对强周期,有“双碳”约束下供给受限的利好,有龙头的海外拓张,等等。
将不同行业做组合+长期投资,本质是获取这些行业背后的长期增长,同时通过组合去对冲但行业的波动。
选择风格均衡、适应市场能力强的“健将”
做组合,可能对一些小白投资者来说太复杂了。这第二招就是选择风格比较均衡的,或者是适应市场能力比较强的,历史上多年业绩总体居前的一些“健将”。
拿体育比赛项目来说,有跑步、调高、射箭等等,很难说有人能在所有的项目上都占优。但如果让运动员参加比如10个项目,成绩平均下来,肯定有靠前的,这排在前边的运动员,很可能有个共性,就是“体力好”。
选基金也是类似,选择“持仓比较均衡,长期是靠选股能力强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
“新老”搭配
第三招就是新老搭配,有些“老司机”今年表现不佳,或与今年市场整体小盘股表现好,高增长高估值的公司表现好有关,老手们往往比较保守,特别是在经历了去杠杆、贸易战、新冠等几轮危机之后,对于小盘、高估值天然会有些警惕,这都正常。
在投资上,可以选择一些“新锐”与之组合。今年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涌现了不少黑马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挑选认可的基金经理,加入组合增强组合进攻性。
长期投资
怎么做好基金投资?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要长期投,这是信仰,不能动摇。当然这个适合选择好基金+分散投资在一起的,不可分割。
来源(基民老K、天天基金网)
那卖出上涨的基金总是错过上涨行情,是否意味着要及时卖出亏损的基金止损呢?
其实,盈利或亏损,都不应该是我们买卖基金的第一考虑因素,基金本身的“质量”才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学有个重要的概念叫“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沉没成本跟这只基金未来的风险收益毫无关系。投资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回看”。
3、持仓结构不合理
现在大家都懂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但是很多基民买了多只基金也并不能实现有效分散。
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过度分散;二是看似分散实则集中。
先说过度分散,海王式养基的朋友就犯了这个错误,如果持有的基金过多,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看每一只基金的表现,但投入产出比总是差强人意,因为过度分散往往相当于买了一个大盘指数组合,所以很难有超额收益。
另外看似分散,实则集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基民没有详细了解基金,对基金的重仓股、重仓行业,风格偏好不了解,结果买了很多基金,但可能每只基金都高配了白酒或者医药,这样在今年的行情下也是很难赚钱的。
怎么做才能扭亏为盈?
提出问题,也要解决问题。在市场割裂可能是常态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才可能扭亏为盈呢?这里教你四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