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为找工作,身份证改小11岁被罚,中年求职困局怎么破?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因年纪偏大找工作屡遭拒绝,便花费300元找人做了一张假身份证,将证件上的年龄改小了11岁。虽然只是改了年龄,其他信息都没变,但是此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日前,上海静安警方依法对这名女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据报道,出生于1972年的张某原先在一家物业公司从事保洁员的工作,最近因工作不顺便萌生了跳槽的想法。可49岁的她屡屡因为年纪问题而遭拒,无奈之下便想到了办假证的方法。
此方法固然不可取,且触犯了法律也应该要受到惩罚。但却有很多人在这则新闻背后品出了一丝唏嘘无奈的意味,因为它戳中的是当下很多中年求职者的痛点——职场中的年龄歧视。
同含糊其辞的性别歧视不同,年龄限制往往被许多单位明确标识出来,诸如“报考年龄不得超过35岁”“应届毕业生优先考虑”等,都在无形之中加深着大龄求职者的困境。
更何况,年龄焦虑不只存在于女性求职者,就连许多经验丰富的男性求职者都难逃年龄限制这道槛。
此前,一位48岁男子写给上海市政府的失业求助信曾引发网络热议。其自称曾任职外企高管,但失业三年求职无门,靠失业金和偶尔挣到的咨询费及家里有限的储蓄勉强度日。还有一位45岁的程序员曾在政府网上留言称,其精通各种技术体系,曾是公司核心技术骨干。只因在家陪孩子半年,再回来发现连面试机会都没有了。
这些例子并不是在贩卖焦虑,反而是从现实层面提醒着我们问题的严重性。最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虽然我国就业市场整体趋于平稳,但依然有不少对疫情敏感行业中的就业人员受到了冲击。这种背景下,就业与再就业职场中的“35岁门槛”就显得更为刺目。
据资料显示,2020年2月至9月,在某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35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4.9%,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的两倍以上;其中,35岁至49岁求职者同比增长13.5%,50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32.4%。
其实,许多单位青睐年轻人也不无道理。他们肯吃苦,能上进,有着灵活的头脑,也相对更能服从职场中的安排。但一个群体的优势显然不该成为另一群体生存空间被挤压的理由。更何况如今35+的这一群体,正处于他们的“当打之年”。无论是从经验还是竞争力上,他们都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一个成熟稳定的职场生态,应该是有年轻血液的注入,有青年力量的加持,也必然要有中年人群的智慧和经验来稳固。随着整体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式微,这亟需我们建立一个更为理性的就业观和年龄观,来打破人才方面的人为限制,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职场生存体系。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延迟退休即将到来。随着人们工作年限的拉长,“35岁门槛”理应被后移,以便让更多的人跳脱出年龄的困境,激发出他们更大的人才价值。
但也应认识到,破除职场中的年龄歧视,远不止将限制放宽几年那么简单。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破除掉更多的条条框框,唯实力见真章,或许网友热评中的“年龄大了该怎样找到工作”这一问题,才能有解。
来源:(光明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