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试管婴儿费用可报销!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传来消息称,其近日会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印发了《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其中,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费用可控、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具有辅助生殖资质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共15家。新政策将于3月26日落地,适用于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方法,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帮助不孕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其中应用最广的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IVF),前者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子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使女性怀孕,后者则通过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等胚胎发育成熟后在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分娩。 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在增加,但辅助生殖治疗技术昂贵,让不少人难以成承受。长期以来,基于坚持基本保障原则,国家医保层面还未将相关的技术项目纳入报销范围内。 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国内人工授精成本一般为5000 元/周期,而试管婴儿技术成本一般为 25000-40000 元/周期。
曾体验过试管婴儿技术的李女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常规试管婴儿技术一个周期的花费大概3万元左右,一次可能不成功,需要重复做的话,花费就更高了。每一个周期的费用,取卵和移植这两个项目花费最多,合计占了一半费用。
此次北京率先从地方层面探索将一些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无疑可以提高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发病率持续上升,在1995年的时候,中国的不孕不育率仅有3%左右,2012-2019年期间,中国的不孕不育人数迅速从4000万大关上升到5000万大关,整体的不孕不育率上涨到了16.4%的水平,可以明显看出近年来中国的不孕不育率上涨幅度加快。 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23家,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共27家,其中获试管婴儿牌照的医院仅有396家,23.40%的生殖中心达不到试管婴儿技术要求。相对于5000万不孕不育患者的数量而言,辅助生殖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据业内人士分析,若将部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预计能够较快提升辅助生殖渗透率,扩大辅助生殖需求。太平洋证券去年底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根据测算,2016年国内IVF渗透率为10.2%,远低于日本同期56.1%的水平,随着患者年龄结构变化、患者支付能力提升和患者意识提升,预计2030年IVF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7%。对标海外,国内辅助生殖市场空间为 847亿元-2058亿元。
A股辅助生殖相关概念股
自三孩政策出台以来,相关部门在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工作,同时加快出台各项生育支持措施。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提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税专项扣除建议方案,医保局指导各地三孩生育政策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的给付工作,教育部推进“双减”工作,发改委等23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地方政府方面,2021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10个省份通过相关条例,已经或即将实施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配偶护理假等措施。
数据宝统计显示,辅助生殖概念1月至今整体表现较为平淡,期间概念股平均跌幅4.99%。近七成概念股年内股价下跌,ST国医、洁特生物、通策医疗、昌红科技、太安堂、长春高新等跌幅超20%。在此期间,按照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北上资金主要增持了通策医疗、长春高新,增持金额分别为8.5亿元、4.6亿元。
根据业绩快报和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辅助生殖概念股中,2021年净利润预增的有9只,其中西陇科学、凯普生物、赛托生物、翰宇药业等4股净利润预计翻倍增长。西陇科学预增幅度最高,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53亿元至2亿元,同比增长169%至252%,主要原因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加上转让控股子公司福建福君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导致公司盈利出现大幅增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