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策略:调整后市场处于什么位置?企稳需要什么信号?
指数跌破3000点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国内信用预期快速恶化是指数跌破3000大关的核心原因,美债、汇率等外部因素从来不是A股核心矛盾。国内信用快速恶化源自:
1)疫情带来的经济负面预期持续发酵。本轮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持续时间已超一个月,近日全国多地疫情蔓延(如北京)。产业供应链经受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市场对由此带来的经济负面预期进一步强化。
2)不少重仓股一季报较弱,真实的业绩下修可能加重了悲观情绪。
3)5.5%增长目标下的稳增长措施仍待发力兑现。两会后,限于多重因素,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兑现相对较慢,市场对后续宽信用的实际效果和力度仍显犹疑。市场缺乏信用端的有力支撑。
海外因素不是核心矛盾。
基于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美强中弱)、联储加息背景下美元回流、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可能的确更加脆弱化了投资者情绪,与2018H2相仿。但外围因素始终不是影响国内市场的核心矛盾,我们不建议过于纠结表面上的相关关系,而忽略了本质因果关系。例如,美债对国内核心资产和风格的相关影响,核心本质是通胀。汇率与国内资产的走势关系,核心本质则是经济基本面。
调整后市场处于什么位置?
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间,但并非最便宜的阶段(不同算法,当前离历史最底部大约有5%-10%的空间)。
1)整体估值角度。当前上证综指PE估值约11.3倍,位于2010年以来的19.1%分位水平(比当前低的区间主要在2011-2014年)。
2)结构估值角度。当前市场大部分个股已处于估值绝对底部。截至4月25日,低于2.5倍PB的个股数量占比仅少于2018年、2008年底部,多于2020年底部,较一个月前大幅上升。
市场企稳需要什么信号?
按照我们“流动性充裕(当前满足)+信用企稳(预期悲观)”的框架,关键点依然在于信用端。需要看到两个阶段的信号。信号一:疫情初步可控,防疫缓和,经济重回正轨。信号二:稳增长政策接力,新老基建+地产两手抓,信用预期扭转,尤其是中长期贷款贡献足够信贷增量。季度层面,或将看到改观。
风险提示:
1、国内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2、海内外局势发生较大变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