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困在生活里的00后女骑手,不需要同情
最近一个大眼睛姑娘走红网络。
她叫小陈,2001年出生,笑容甜甜的,眼睛亮亮的。
这个刚刚21岁的小姑娘已经是一个3岁女孩的母亲了。
(资料图)
在女儿五个月时,她的丈夫车祸离世,婆家在拿到赔偿金后将母女二人扫地出门。
如今小陈独自一人带着孩子,靠做外卖骑手为生。
有人赞美她为母则刚;
有人同情道“不敢看她亮晶晶的眼睛”;
也有采访她的博主想给她的孩子一个红包……
所有这些,小陈都微笑着拒绝了。
因为“这是底线,你不能触碰我的底线。”
小陈说的底线指的是什么?
无非是不要怜悯和施舍。
看客似的俯视式同情,她并不喜欢。
小陈的命运的确是苦的。
在大家印象里,17岁的孩子应该正在奋力读书,备战高考时。
21岁时大抵在读大二大三,对未来充满向往。
而17岁时,小陈已嫁为人妇、“结婚”做妈妈。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花季里,小陈有没有享受一场欢喜的爱情,却只知道她刚满18岁时,丈夫就被一场车祸夺走了性命。
对于小陈们,我们不必付出泛滥而廉价的同情心。
我们不妨祝福、鼓励她们;然后平视,并认可她们的选择,给予她们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直面生活的勇气。
她成了寡妇,女儿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
而几个月后,她的生活再一次急转直下。婆婆认为,只有男孩能够延续香火,女孩不算。
在得到了小陈丈夫的事故赔偿金后,婆婆把她和孩子赶出了家门。
没有得到一分钱赔偿的小陈回到娘家。
娘家却只能接纳她,不能接受她的孩子。
父母让她放弃这个孩子,理由是:“你才21岁,以后可以改嫁,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孩子只会成为拖累。”
但是小陈没有抛弃女儿,“我既然生下她,肯定要负责任的呀。”
她要在困苦的命运里为自己和女儿挣得一份尊严。
离开娘家的小陈,带着孩子远走安庆谋生。
希望在送外卖时,不必接受顾客的怜悯的目光;
她也希望有一天回到老家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热情的面孔,而不是乡里乡亲对单身妈妈的冷嘲热讽。
而这不仅仅是对小陈,这关乎所有单身妈妈、所有渴望被尊重的女性、所有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所有远离故乡的异乡人……
他们需要的,是更善意、更宽容的土壤,让他们被平等地对待,更有尊严地生活。
因为与他们相比,我们并没有多高贵,庞大的社会中你我都是微小的一员,也都会有自己最难的时刻,但只要一直在路上,生活就没有太糟。
因为不难看出这种帮助是居高临下的、审视的同情。
小陈有手有脚,单纯的物资帮扶,完全否定了她的价值,也漠视了她作为劳动者的尊严。
相比金钱之外,小陈更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小陈的女儿3岁了,马上是上幼儿园的年纪。
她想让女儿上大学,不要像她一样早早结婚。
如果她的命运已经注定,那么她希望,她的女儿可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她希望女儿上幼儿园的事情有着落;
希望出去送外卖时,孩子不必放在出租屋或者麦当劳;
她选择了送外卖。安庆的最低工资就三四千,但送外卖一个月能挣七八千,而且外卖员时间相对自由,她还能带孩子。
有时候单子多,活儿急,小陈只能骑车电动车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胸前。
后来孩子稍微大了一点,白天可以暂时留在出租屋里,晚上母女一块出来跑单。
她说,这两年她遇到了很多好心人。
自己送外卖不能照顾女儿时,会把女儿放在一家熟识的麦当劳店里,工作人员对她女儿很照顾。
其实,最让人触动的是,小陈在述说这一切时,是如此的落落大方。
命运多舛,她眼里依旧有光,经历坎坷不妨碍她热情乐天。
来安庆几年,她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苦。
小陈的视频引发关注后,她所在的顺丰同城想给予了她一些物质上的资助;当地妇联也称了解情况后,要去看望了她;热心网友们还要给小陈捐款捐物。
可是她都没有接受。
在最新的回应中,小陈说,她人生中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如果大家有爱心不妨去帮助那些真的不能劳动的残障人士。
为什么小陈对单纯的物质援助是抗拒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