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战疫口述实录|与其在家做“键盘侠”,不如出门做志愿者
来源:新民周刊
鲁迅说过,我们中国青年要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口述 | 徐 岩(化名)
记者 | 周 洁
2022年3月9日,办公室的一个同事在做完5轮核酸检测后被确诊为阳性患者,我和公司几百个同事被封锁隔离在单位。在经历一开始的兵荒马乱之后,我们逐渐适应,原本14天的隔离也更改为7+7的隔离政策。
在公司的睡眠设施
在单位隔离的第8天,我乘坐着政府为我们统一调拨的300辆出租车中的一辆,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回到了温暖而熟悉的家中。
从公司回家的当天
我居住在浦东世博板块的一个老小区,这里生活气息很浓,闲时可以去滨江边散散步,也可以旁听上海大爷大妈唠嗑,周围能买到咖啡,也可以吃上南第一炸。在这附近住了4年多,我喜欢这个地方也找到了归属感。
这一轮疫情暴发后,3月24日,浦东部分街道开始实施封闭管理,平时很熟悉的地方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我所在的小区人口密度大、房龄老、老年人比较多。排队核酸的过程中,常能看到由家人推着轮椅出来做核酸检测的老人,因此我们小区核酸检测时,除了智能手机上的健康码之外,工作人员手里必备“喵喵机”,它是根据身份证号打印出纸质二维码跟进核酸信息的工具。这样的人口特性无疑考验着基层的领导组织能力和灵活性。但疫情发生后,我们居委会给出的答卷不能令我完全满意。
小区周围夜景
举个例子,安排小区居民做核酸的通知很多时候是突然来的,一开始也没有分楼栋、按楼层通知,而是通过扩音喇叭在小区公告,有人听见喇叭声音了就下去,有人看排队的人多就晚点下去甚至没听见通知就不去了,也没有人管,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无组织、无纪律”。
当然,随着核酸检测次数的增加,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大家有楼长的概念了,核酸检测前,楼长会到你家门口敲门,告知你该下楼做核酸了,但因为很多人在居家上班、居家网课,不太可能一通知就做到即时响应,所以实际也是挺乱的。而这种生活的“不确定性”往往令人难以长久忍耐。
另外,3月28日前的某一天,浦东尚未完全封控期间,我还去了一趟居委会,因为我的深龋填充材料掉了,如果不能及时补上,很容易整颗牙就废掉,也很容易牙髓炎,痛不欲生。我自己联系好了医院和医生,带着我的核酸阴性证明找居委会办理出入证。没想到当时三个大叔,坐在办公室里抽烟,吞云吐雾,跷着二郎腿听完我的情况,一个跟我说:特殊时期,你忍一忍;另一个贡献了一个土法:含着大蒜杀菌......这种工作态度真是令我无语。
批评是容易的,不过我觉得除了批评,我们还应该有所行动。鲁迅说过,我们中国青年要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深以为然,与其在家抱怨这个那个,不如出门发光发热。
小区志愿者
我的工作机动性比较强,只要把每天的工作做完,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因此,我报名了小区的志愿者,一方面我希望当志愿者收集更多信息帮助自己采买物资;另一方面,我也想为社会做点贡献,看看能不能通过切身参与的方式发现问题的痛点,进而做点改变。
当志愿者的第一天,我从居民立场转换到了社区工作者的立场,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不容易,尤其是在有防护的情况下,其实外部传来的声音都很缥缈,人跟人讲话要隔得很近才能听得到。
因为是临时组建的队伍,也遇到一些沟通不畅的问题,我还看到了疫情之下的众生相:有的居民说自己有特殊情况,想优先做核酸;有的居民看见防护服就紧张,让我们不要靠近;还有居民则是死活不出门,拒绝做核酸或者要求上门做核酸.....当然,绝大部分居民都能配合理解工作。
在这几天的志愿者工作中,我也分析了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了效率更高,能让居民生活最小程度被打扰的方法。比如我观察到,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中,楼组长这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他需要将街道层面的安排和通知传达到楼内居民,也需要摸排本楼情况,将有特殊情况的居民汇报给街道,让上级部门统筹规划。
但因为我们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楼组长年龄普遍较高,很多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我认为可以从楼中的年轻人中挑选副楼长协助楼长,一些信息化的操作由年轻人完成。
说到信息化,我认为在核酸检测前,根据以往经验排一个各楼栋做核酸的大致时间表,提前分发给居民,让居民心中有数,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这样可以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减少大家出门的时间,避免因为核酸检测排队聚集导致的疫情传播。操作执行起来也并不复杂。
我把这些建议汇总,发进了我们的志愿者群,有一部分“愿意站起来”做事的朋友响应了我,我们也开始进一步行动了。另外,疫情之下,我们的邻里关系也更紧密了。我和我的邻居就从原来不相往来的状态,成为了并肩作战的志愿者战友,我们还约定,疫情结束,要一起去迪士尼。
居委会分发的蔬菜礼包
前天,居委会给我们分发了蔬菜礼包,品种非常丰富,有土豆、黄瓜、韭菜、藕等,暂时不用因为抢菜而烦恼了。的确,这波疫情来得非常突然,让许多居民始料未及,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发,我喜欢的上海很快就会回来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