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头条:中央及省级媒体采访团走进安康市汉阴县涧池人民法庭进行采访
涧池人民法庭地处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月河川道,是汉阴县人民法院五个派出法庭中辖区人口最多、办案任务最重的法庭。近年来,该庭坚持“三个面向”“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不断总结提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吸收借鉴汉阴县“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简称“321”模式)的线条管理思路,逐步形成“3+3+N”工作模式。7月21日,中央及省级媒体采访团走进安康市汉阴县涧池人民法庭进行采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3+N”工作模式,即以“法官联系人民陪审员主抓案件审判、法官助理联系人民调解员主抓诉前调解、书记员联系网格员主抓法治宣传”为纽带,常态化开展与审判职能相关的诉讼服务活动。第一个“3”是基础,即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是人民法庭开展各项审判职能工作的主要力量;第二个“3”是依靠,即通过对接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提升审判质效,对接人民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实现非诉挺前,对接网格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服务乡村振兴;“N”是手段,即立足自身岗位拓展相关职能,积极开展诉中调解、巡回审判、判后答疑、诉讼辅导、非诉调解、司法确认、法律咨询、法治宣讲等多项工作。
紧盯主责主业,通力合作提质效
涧池人民法庭确定由2名法官联系辖区16名人民陪审员,常态化指引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和评议,并协助法庭开展送达、调解、调查取证等事务性工作,全面开展“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专项工作;同时注重对人民陪审员的奖励考核,逐步形成人民陪审员“敢于陪审、乐于陪审、善于陪审”的良好局面。
近五年来,该庭案件结收比均超过0.96,一审案件发改率始终低于全市平均,调撤率等正向指标持续提升,平均审理用时等负向指标逐年下降,形成了审判质效持续向好发展的良好势头。
坚持非诉挺前,诉调对接化干戈
涧池人民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2021年,该庭通过联系辖区人民调解员,运用诉前委托调解、“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和邀请调解组织联合调解等诉调对接机制处置各类矛盾纠纷180余起。
该庭现已派出三个诉讼服务团队入驻辖区三镇综治中心开展工作,并逐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定由二名法官助理与辖区三镇48名人民调解员一一对接,常态化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和指导,“一站式”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逐步解决人民调解效率不高、效力不确定等“难点”“堵点”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当地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加强源头预防,有效地将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状态。
深挖普法资源,广泛联络解民忧
涧池人民法庭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工作导向,不断延伸人民法庭工作职能,依托汉阴县“321”模式,确定由该庭4名书记员对接44名网格长联系辖区1300名网格员,进而将诉讼服务延伸至辖区三镇11.25万人民群众,实现诉讼服务全覆盖。
该庭通过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宣讲、“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等活动,将枯燥的法条和复杂曲折的法治故事,以更生动、更具体、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群众,引导辖区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良好效果,全面提升辖区群众对法庭工作和法庭干警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把握内涵要义,线面融合成体系
涧池人民法庭秉持“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理念,着眼于案件审判、诉前调解、法治宣传三类核心工作的适当分离,由法庭三类人员联系民间三类综治解纷力量开展与审判职能相关的各项工作,逐步形成的“3+3+N”工作模式,旨在破解人民法庭“人”“案”难题,实现诉源治理、非诉挺前、裁判终局的良好局面,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
未来,涧池人民法庭将继续强基础、补短板、提质效、树精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各项工作业绩同步提升,努力打造一个公正高效、清廉务实、服务一流的标准化、规范化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力争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西部网 陕西新闻网
审核:刘航
相关新闻